MONTE CARLO, FRANCE - JANUARY 22: Thierry Neuville of Belgium and Hyundai Shell Mobis World Rally Team competes during Day One during the FIA World Rally Championship WRC Rallye Automobile Monte-Carlo on January 22, 2025 in Monte Carlo, France. (Photo by Qian Jun)

2024赛季WRC世界冠军争夺战延续到收官战的最后赛段,为车迷们贡献了最惊心动魄的赛季之一。但表面的浮华背后,可谓危机四伏。

前现代车队领队安德烈·阿达莫曾直言当前Rally 1规则是其见过“最愚蠢”的技术规则——FIA为缩减开支把变速箱从6挡砍到5挡,为环保策略引入混动系统,却成为成本“黑洞”。如今,现代已示好隔壁的WEC世界耐力锦标赛,坊间传闻现代厂队可能在明年退出WRC。这种结果对WRC无疑将是灾难性的,当年的DTM德国房车大师赛就是前车之鉴——奔驰退出后,引发雪崩式连锁反应——奥迪、宝马相继撤出,DTM如今已沦为GT3客户车赛。若现代离场,丰田将不得不重新思考留在拉力赛的意义,很可能导致制造商集体撤出WRC。在全球经济下行情况下,私人车队“为爱发电”已不容易,WRC前途未卜。

MONTE CARLO, FRANCE – JANUARY 23: Elfyn Evans of Great Britain and Toyota Gazoo Racing World Rally Team leaves the start ramp during Day Two during the FIA World Rally Championship WRC Rallye Automobile Monte-Carlo on January 23, 2025 in Monte Carlo, France. (Photo by Qian Jun/Paddocker)

改革

鉴于当下困境,本季WRC赛车已移除了混动系统,短期内帮助车队降低成本。算上“苟延残喘”的WRX跨界拉力世锦赛,FIA路赛(Road Sport)电动化转型已宣告失败。

2027年WRC技术新规体现了更多的“降本”,通过引入预算帽,把整车成本控制在345,000欧元——当前1组赛车价格的一半。技术上,仅保留当前1组广受好评管式车架,允许车队在不改变内部结构的情况,随意更改车身——从A级车到C级车,从轿车到SUV。虽然动力输出和空气动力学将弱于目前1组,但FIA又强调,通过引入双叉臂悬挂,可达到跟当前顶级赛车一样的速度。

其背后的逻辑在于,当前WRC赛车的悬挂统一为前后麦弗逊式,而拉力赛需要飞跳甚至单轮着地,单个车轮瞬间承受的载荷可以重达几顿,因此减振器除了提供阻尼,也是悬挂结构的组成部分,用来支撑车身,这对减振器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改为双叉臂悬挂,拉力赛车将和方程式赛车一样,承力部分由上叉臂分担,减振器将退回本来的职责,如果FIA允许更大的悬挂行程,不但可以提升弯道速度,还能大幅度降低成本。

另外,FIA有意弱化1组和2组的差别,降低成为制造商的门槛,以吸引私人车队和独立制造商入局。

回首历史,在原型车化的B组愈发疯狂,并终结于1986年之后,由A组演化至今的认证规一直要求WRC赛车必须基于有一定销量的量产车型,并获得制造商的背书。我们以福特Puma为例:M-Sport虽然负责赛车的设计制造和赛事运营,但若没美国制造商的许可,M-Sport无法以私人车队身份使用福特车型进行注册。

WRC 27将改变历史,私人车队首获与制造商一样的认证资格——即可独立设计,制造甚至销售整车和子系统。理论上A的引擎和B的车架可以由C组装到一台车上。而落实预算帽的方法是,既然拉力赛无法像F1一样进行财务审计,那制造商就必须按目录单价向他人出售组件。按照FIA的设想,从WRC到WRX,从国际赛事到地区比赛,力图复制当前TCR房车赛的成功模式。

Lynk & Co.Motorsport©️Paddocker

机遇

拉力赛源于欧洲,兴于欧洲,但反观WRC三家制造商车队,分别来自美国和亚洲——没有任何欧洲品牌,这亦揭示了欧洲人的当前窘境。WRC虽暂时回归“纯内燃机”,但FIA首席技术和安全官哈维尔·梅斯特兰-皮农(Xavier Mestelan-Pinon)对不同动力形式仍保持开放态度——混动、纯电跟纯内燃机同场竞技的场面可以出现。此番表态喊话给谁不言而喻。

对WRC,欧洲人觊觎着中国的庞大市场,也希望中国车企的“钞票”能拯救这项眼看要凉凉的运动。而对正在出海的中国制造商,在由于地缘因素无法进入美国市场的情况下,全球三大单一市场只剩欧洲。如何让欧洲人了解一个陌生的品牌,并接受它的产品,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赛车——欧洲人听得懂的方式讲中国故事。

中国制造商甚至只需摸着日本人和韩国人过河,其全球化的成功都离不开根植本地的策略——丰田用GR Yaris撬开了欧洲性能车市场,现代更是依托与WRC的捆绑,成功树立了现代N的高性能定位。

对此,我们丝毫不怀疑,未来某年1月,在狭窄而结冰的蒙特卡洛山路上,吉利、比亚迪、小米们能使用混动或纯电赛车书写真正的“冰上华尔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