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KU, AZERBAIJAN - APRIL 27: Lewis Hamilton of Great Britain and Mercedes-AMG PETRONAS F1 Team in the garage during previews ahead of the F1 Grand Prix of Azerbaijan at Baku City Circuit on April 27, 2023 in Baku, Azerbaijan. (Photo by Vince Mignott)

当代赛车运动的高强度迫使车手们需将自己的身体“改造”成机器一般。今天,派道客Paddocker将通过汉密尔顿的实例,浅谈车手们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F1是非常刺激且迷人的运动。对于坐在座舱里的车手,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之“重”!毕竟在顶级赛道中,不少刹车、高速弯所产生的重力加速度(G-Force)甚至比宇航员坐着天地运载返回器重返大气层的“危险时刻”还大。承受如此之重,车手们必然得有一个“超现实”的身体。对非F1围场人士,以下论调会令他们彻底惊掉下巴——车手的体重每增加一克,获胜概率就会显著下降。

车手还需拥有与举重运动员类似的脖子、肩部和背肌力,配上马拉松运动员类似的耐力。此外,车手一般在比赛中的每分钟心跳在160次,而当比赛异常焦灼时每分钟心跳200次都不算夸张。考虑到F1赛程会选择各办赛地的夏季(或是天气最佳),意味着天气凉爽的概率极低。车手通常会在一场大奖赛后因脱水减重2.5公斤,碰到像新加坡这种闷热潮湿的“桑拿天”,至少是5公斤起步。

正是有如此“储备”,2009年F1世界冠军简森·巴顿才会在非F1赛季期间,用参加铁人三项的方式来给自己减压。听起来是不是很凡尔赛?

并不出人意料,当今F1的车手平均年龄是26岁——这与大多数运动相仿。按照“自然法则”——年龄越大能力越衰退。然而,有一个人却不信邪,他就是仍憧憬“八冠王”的刘易斯·汉密尔顿。众所周知,他之前时代的统治受益于梅赛德斯AMG车队的出色赛车,但其赛道外的合理训练才是其最终占据F1各种纪录榜首的关键。他是怎样成为F1赛道上的无敌车手,甚至是全球身体素质最棒的运动员?以下就来解密!

MONTE-CARLO, MONACO – MAY 25: Lewis Hamilton of Great Britain and Mercedes-AMG PETRONAS F1 Team during previews ahead of the F1 Grand Prix of Monaco at Circuit de Monaco on May 25, 2023 in Monte-Carlo, Monaco.(Photo by Vince Mignott)

上世纪70年代,话题人物——1976年F1世界冠军詹姆斯·亨特算是一位超越“天才”的存在。除了出众的赛道表现,他还沉溺于香烟、伏特加和性。以至于在45岁的壮年因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到了千禧年前,“车王”迈克尔·舒马赫的出现给F1车手设定了一个非常激进的训练标准,逼得不少佛系的“老江湖”重回健身房训练。那个阶段也是F1赛车变得更快,更复杂、更先进的时期,训练规律在那个阶段逐步形成。

2008年,当汉密尔顿刚在迈凯伦出道时,他曾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每个礼拜的训练时间简直不可思议,我都有些厌烦它了。”幸亏,一位身高仅1米5的“贤内助”及时出现,令年少轻狂的“小黑”放弃了这个有毒的念头,并逐渐练成了“钢铁侠”的身躯。她的名字叫安吉拉·库伦(Angela Cullen)。在汉密尔顿很多里程碑时刻,其永远是那个被英国人首先拥抱的对象。“老汉”曾感慨道:“她的出现是我人生中最棒的遇见之一!”

库伦的真实头衔是汉密尔顿的前“绩效教练(Performance Coach)”,但她要干得活却非常杂!那时不仅要做“银箭”主将的司机、贴身管家、甚至有时候还得用其弱小的身躯来充当临时保镖。谈及其主业——训练和理疗的职责时,可一点也不含糊。通过其出色的肌肉放松,让汉密尔顿能在非比赛期间愿意呆在健身房。如今可下这个定论,英国人十分享受训练时光。

Angela Cullen and Lewis Hamilton. ©Qian Jun/Paddocker

当前,汉密尔顿的体重比刚出道时微幅增加,但仍会被全世界所有中青年男性所羡慕。

在其Instagram多次秀出的“裸照”看,其腹部的六块肌肉明显,手臂和腿部的肌肉线条甚至比27岁时更健硕。库伦曾透露:“刘易斯的训练相当多样化,无氧运动以短时间冲刺类项目(短跑)为主,(根据季节)组合像拳击、滑雪、慢跑、骑车等有氧训练。如今,他还爱上了“普拉提”这样颇需技巧的运动,只为更精确掌控自己的身体。因为普拉提能让其锻炼到肌肉深层的小肌肉群。这是不提升(大量)体重而增加更多肌肉的最好方式(毕竟上身越重对车辆打配重越不利)。”

汉密尔顿的食谱

早饭: A. 燕麦粥——高碳水配上少量水果和坚果,这是F1围场里最标志性的车手食物。

  1.   牛油果吐司——增加健康的脂肪,一般还会加个鸡蛋以补充蛋白质。
  2.   茄汁豆吐司——最传统的英国早餐选择,主要提供膳食纤维。
  3.   煎饼——在夏休期或冬歇期作为“饮食调整”而进入食谱

午饭: E. 素食汉堡——汉密尔顿是总部设在伦敦的“Neat Burger”股东。最夸张的是,每逢日本大奖赛,分公司每天都从香港空运新鲜汉堡去铃鹿赛道。

  1.   “奎奴亚藜混拌(Quinoa Power Bowl)”——里面外加菠菜和蘑菇等新鲜蔬菜

晚饭: G. 素食披萨——放松日的“放纵食品”

  1.  粗蒸麦粉和蔬菜——粗粮和蔬菜用蒸(或小火慢炖)方式烹饪,配上生色拉。
  2.   意大利面——大量补充碳水化合物,从米粒状面条到意式饺子,他都很喜欢。

比赛日用餐锦囊:

正赛日,赛车手的“黄金用餐时刻”是比赛发车前2小时至1个半小时。在食谱中,最好包含80-100克的碳水化合物——无论选择米饭还是意大利面,配上少量蛋白质和蔬菜。对非素食者,最好不要进食超过手掌大小的瘦肉。切记,要尽可能0脂肪摄入!另外,根据赛场的温度情况,赛前至少要断断续续饮用超过800毫升的饮用水。

BAKU, AZERBAIJAN – APRIL 29: Lewis Hamilton of Great Britain driving the (44) Mercedes AMG Petronas F1 Team F1W14 during sprint race ahead of the F1 Grand Prix of Azerbaijan at Baku City Circuit on April 29, 2023 in Baku, Azerbaijan. (Photo by Vince Mignott)

过往,库伦有多大魔力能改造汉密尔顿?我们得讲讲她的履历。

生于新西兰,库伦从小喜爱运动(曲棍球)和理工科(数学),作为两者的有机融合,她在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主修保健科学和理疗专业。

从小就有一个环球旅行梦的她在大学毕业后远赴伦敦,在水晶宫附近的英国精英体育训练基地工作。“当时,我的服务对象是英国100米和200米跑的奥运选手,我的职责就像一名工程师贴身监测每一位运动员的情况,‘微调’他们的身体来优化其在速度、力量、灵活性和控制力等表现力。6年时间让我学习如何打造运动员的终极表现力。”

2006年,刚过30岁的库伦辞去工作,用一整年的时间骑行横穿整个南美大陆——从哥伦比亚到世界尽头乌斯怀亚,其通过自身的经历中找到了职业生涯的新方向——不止在机体上训练运动员,扩展到更多方面。新西兰人回忆道:“那段旅程非常有趣——曾跨越安第斯山脉14次,平均海拔5000米的地区走了很多。也经过阿塔卡玛沙漠和玻利维亚美丽的盐湖。”

Angela Cullen and Lewis Hamilton. ©Vince Mignott/Paddocker

8年后,在法国阿尔卑斯的雪季,库伦首次认识了芬兰著名医生、曾在埃塞俄比亚训练中长跑名将、还同时在迈凯伦长期担任队医的阿基·辛萨(Aki Hintsa)的一种学说:“(良好)表现是健康的副产品”“全面监控运动员的训练、饮食包括睡觉方式,甚至介入其心理活动。”这种焕然一新的理念让新西兰人投奔芬兰医生的麾下。

两年后,库伦就受到师傅(辛萨)的派遣,前去服务已是“三冠王”的汉密尔顿。两人虽然性格差异极大,却一拍即合。要知道,作为F1最伟大的车手、体育圈最具商业价值的明星之一,英国人的各式走穴、派对数不胜数,私人飞机的每年里程数惊人。

能让其不但没荒废主业,反倒场内场外齐头并进。新西兰人的“魔法”首先在于改善“客户”的饮食结构——“吃素”。按常人逻辑,“吃素”对需要极大体能消耗的赛车运动等同“自废武功”,但其量身定制的“替代品”却令汉密尔顿获得极佳效果。其次,就是让“客户”的场内外生活被合理安排——所谓劳逸结合。当然,这一切的顺畅源于汉密尔顿的信任。

所以,我们看到汉密尔顿一次次用无懈可击地表现,让其他车手只能俯首臣服。这不是其他车手的错,只因“汉密尔顿+库伦”的组合做得太完美了!

Naked Lewis Hamilton on the podium ©Qian Jun/Paddocker

赛车手的进化论

近几十年,赛车运动对体能要求的不断提升,令车手的身体发生了很大变化。除前文所提的汉密尔顿,派道客还“解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传奇人物。

塔齐奥·诺沃拉里(Tazio Nuvolari)

当身高1米71的意大利人,驾驶纳粹所支持的“银箭(梅赛德斯)”赛车,获得1935年德国大奖赛胜利时,“战前车王”的身材和当时的普通人并无区别。许多人说,他能取得伟大成就并不是靠身体素质而是过人(甚至非人)的胆识。

胡安·曼努埃尔·方吉奥(Juan Manuel Fangio)

被称为“大师(El Maestro)”和“罗圈腿(El Chueco)”,五届F1世界冠军显然不是身体素质超群的案例。但他确是一个很有想法的运动员——每天最少睡12个小时,餐食只摄取少量的水果和蔬菜且滴酒不沾。作为阿根廷人,他的最大爱好就是踢足球。

詹姆斯·亨特(James Hunt)

亨特是F1狂野时代里的杰出代表——场上开得一手好车,场下生活花天酒地。他也从一个玩转网球和滑雪,身体素质极佳的精英运动员变成被自我放纵“摧残”的中年人。最终,他在1993年因突发心脏病英年早逝。

米歇尔·穆顿(Michele Mouton)

史上最伟大的女性赛车手!与他在奥迪车队的队友瓦尔特·罗尔(Walter Rohrl)一样,她也是高山速降(滑雪)的好手,外加童年时还跳得一手好舞。极佳的反应力和灵巧性让其弥补了原生肌肉上的缺乏。1985年,驾驭500匹马力的Quattro S1(B组赛车)以创纪录成绩赢下派克峰挑战赛胜利,让世界惊叹巾帼不让须眉。

MONACO, Monte Carlo 27. MAY 2006; MICHAEL SCHUMACHER, F1 GP von Monaco, Formula One Grand Prix of Monaco ©ATP

迈克尔·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

赛道上总是无情的“高效”,因为“车王”认为体能和速度是“划等号”的!他的最快圈速通常来自于每场赛事的末期,此时其他大多车手都已精疲力竭。舒马赫终年训练(每天至少6小时),为监控自己的身体情况,甚至在测试中利用进站时采集血样进行分析。

塞巴斯蒂安·勒布(Sebastian Loeb)

作为史上最伟大的拉力车手,法国人曾是法国排名前列的竞技体操选手。他保持身体状态的方式并不是去健身房,而是尽可能去参加例如攀岩、山地车等极限运动。